香港Hong Kong(二) - 屬於香港的大型藝術館 (M+)

 自從在歐遊當中參觀了羅浮宮後,我就一直想何時香港才會有一個類似的藝術館。雖然香港已經有香港藝術館,不過因為多年來的經營問題所以無論是規模,或是館藏的種類都無法與外國的藝術館匹敵。直至2021年11月M+建成之後,終於有一所看起來可以追得上外國藝術館的場所在香港誕生。


M+在建成的第一年是可以免費進場,之後進場就要花費HKD 120。想要免費進場的話首先要在M+官網連上Klook去預約,並不能當天Walk-in

Klook預約頁面

M+位置九龍西九文化區,位於圓方(Element)的旁邊。基本上在高鐵站下車之後就可以跟著指示走。


高鐵站

在高鐵站的旁邊設有指示牌去指示你前往西九文化區


再走到圓方的時候會有另一個指示牌去指引大家前往M+


你可以選擇從地面前往或者經圓方再走天橋前往M+


我選擇了經圓方前往,圓方裡面都會有指示教大家如何前往M+


跟著指示走,直到在天橋的位置時便可以看到M+

黑色的建築物就是M+

在地下大門口旁就可以看到招牌性的M+標誌

M+

太大型的行李是不能帶進展覽廳,不過M+也有為大家提供了免費的儲物櫃放置。而且也有分大中小三個尺寸,大家可以自行選擇合適的使用。

儲物櫃

進場之後我先乘電梯上二樓的展廳,分別有東、南、西展廳、希克展廳和焦點空間。

我首先前往的是西展廳,裡面的作品大多數都是近代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並沒有看到其他國家的藝術家的作品。

裡面有一個大型的展品是《紙上談兵》,作者利用不同的報紙去表達在科索沃戰爭期間不同的人都透過不同的媒體去接觸他們所認知的「真相」(不過現在想起來當時聽工作人員的解說跟場地展示出來的解說好像也是完全不同…)

紙上談兵

一直走的時候看到很多不同的畫作,不過有些我完全不知道它的價值,例如下面這幅位於希克展廳的《AB17》,它看起來就像是一些墨汁倒在畫布上。只能說藝術真是各花入各眼,我比較喜歡外國的藝術,對於中國比較抽像的藝術真的看不懂。

AB17

此外,M+還有些是關於行為藝術的相片,就像下面這幅《84行爲:照片9》,就令我想起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中的《雄鷹展翅氣吞天下圖》

84行爲:照片9

在希克展廳中最著名的相信都是艾未未的《洗白》

洗白

在焦點空間中,就有了展品中相當有名的《被釘十字架的電視機 - 天堂也不聽的禱告》。把不同文字和動畫放到電視機上顯示,屬於一種新式的文學形式

被釘十字架的電視機 - 天堂也不聽的禱告

在南展廳中,開始有一些外國藝術家的作品。而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張奕滿的《被我們輕易遺忘者的紀念碑(我恨你)》,他透過散佈在地下的黑色名片去表達我們在工作中與人交換的名片,有多少是真的是被人記著,與他聯絡。

被我們輕易遺忘者的紀念碑(我恨你)

而最後的東展廳主要展出的是過去七十年在亞洲製造和帶來影響的物件和建築,裡面最著名的是《清友壽司吧》

清友壽司吧

它的特點是設計師倉俁用别樹一幟的方法去演繹日本傳統建築風格,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欣賞,而且每人只能夠有30秒的時間在裡面逗留


除了清友壽司吧外,另一個我很喜歡的作品就是《RMB City》,它是一項數碼的作品,是藝術家在一款線上遊戲《第二人生》中建成的建築。

RMB City

同一個展廳裡面還有一些我們兒時能夠接觸到的玩,例如電子狗。這部分的展品看起來跟奧蘭文化歷史博物館中的展品有點類似

電子狗

最後回到地下那層的地下大堂展覽,展廳的主題是《香港:此地彼方》。主要是講述香港一直以來的變化。

香港:此地彼方

一進去就可以看到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


在東展廳的時候可以看到《漂流家室》的紀錄片,片中主要講述香港的住屋問題和香港人償還按揭貸款的困境。到了地下大堂展廳後終於可以看到這間漂流家室的真身。

漂流家室

地下大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是《大選美》,它是一幅選美照片,而相中女士的打扮跟英女皇很像,而我去M+的時候正值英女皇去世不久,所以看到的時候印象特別深刻。
大選美

整個M+我用了三個多小時就參觀完,始終我對於太抽象的作品沒有太大興趣,所以我對M+的興趣也沒有羅浮宮的高。而且羅浮宮的展廳中是有椅子讓遊客可以坐下來慢慢欣賞作品,甚至可以看到有人坐在椅子上臨摹展廳中的名畫,而M+就缺乏了這些藝術氣氛,更像是一個普通的景點讓遊客來參觀。

地址:九龍博物館道38號西九文化區M+

地址:https://www.mplus.org.hk/tc/

發佈留言

0 留言